星期四, 7月 29, 2010

獻唱小組#21

不知何時開始,在獻唱小組中,總是充滿淚水。

其中一次印象最深刻的是某個星期的祈禱會。獻唱小組和團契一樣,每次練習前都會有祈禱會,好讓大家能一同祈禱、互相交代近況、互相關懷和幫助。我和老婆並不是每次都會出席祈禱會,但這一次我們比平時早到了,祈禱會好像還剛剛開始,就坐下來參加一份。

大家正談起大病的事來,我也忘記了是誰個先提起來的。說起大病,就一發不可收拾---先後有不少組員都分享了自己患過大病、或者是身邊的人患大病的經歷,卻不知時日過。有的間中會擔心復發的可能,有的又不知如何面對痊癒後的後遺症,有的正擔心著身邊的人會如何,等等......說著這些逆境的經歷時,我看見有些人都要哭出來了。

除了大病之外,有人也正忙著籌備結婚;有人正準備轉新工作;有人實習時要面對以前沒有面對過的人物......每人也有各自的困難,有時會覺得難以應付,有時會不禁掉下淚來。但來到這裡後,就總會獲得力量。其實我們都明白,我們並不是孤單一人,我們還有神。神不單和我們同行,也賜我們身邊許多的同路人,不單可以互相分享經歷,更可以互相扶持,原來自己遇過的經歷,是可以成為別人的祝福。

大概在同一時期的一個早堂崇拜裡,我們獻唱了「雲上太陽」。


雲上太陽

這是一首動人的詩歌。正如歌詞中所說,雖然小雨灑在臉上,但雲上的太陽仍是在天空中,永不改變。主也是一樣地與我們同在,為我們預備。除了這個之外,整個詩歌的氣氛也一樣帶出了下完雨了,黑雲慢慢的移走,太陽漸露出來那種令人感覺很舒服。(可見於下面的原著片段)

或許是因為這樣,到正式崇拜唱這首詩歌時,我看見領詩的我老婆感動得掉下眼淚,我身為老公,怎會不知道此刻她心裡在想什麼呢。但我將視線一移,更看見會眾中有幾個也一樣哭起來了。或許大家也與我和老婆一樣,心中正在想著主耶穌帶領我們,一起迎接太陽漸露出來晴天圖畫呢。此刻我並不感覺到自己有什麼功勞,反而這首歌似乎沒有鼓擊也一樣令人感動。但能有份於這首感人的詩歌中演奏,我感到十分榮幸。

的確,我們之所以能夠走在一起向神獻唱,並不是因為我們特別出色,反之,我們都並不完美,都有軟弱之處,和其他人一樣其實沒有分別。神卻叫我們這些不完美的人走在一起,唱出美好的詩歌。但相比如何唱好詩歌、如何彈出美妙的節奏、如何打出好的鼓擊,神更想我們學習祂的樣式,互相扶持和幫助,也關心身邊的人。

在我們裡面,雖然充滿淚水,但並不是只有痛苦的,也有神同在的感動。


雲上太陽 (原著)

無論是住在美麗的高山,或是躺臥在陰暗的幽谷;
當你抬起頭,你將會發現,主已為你我而預備。
無論是住在美麗的高山,或是躺臥在陰暗的幽谷;
當你抬起頭,你將會發現,主已為你我而預備。
雲上太陽,它總不改變,雖然小雨灑在臉上,
雲上太陽,它總不改變,哈!它不改變。

主已為你我而預備。

星期二, 7月 27, 2010

大家都聽過的音樂#12

最近,老明給我看過這樣的片段︰


[洗腦] 許志安 - 尖~尖尖尖 x10min.

那是許志安的獅王適齒美牙刷廣告,但我不曉得為何一定要將相同的片段重覆十分鐘。我看到三分鐘就已經支持不住,還是找一個正正經經的好吧︰


獅王適齒美牙刷 - 許志安

但我畢竟看過那十分鐘片段中的頭三分鐘,已經被洗腦了。腦中時不時會泛起許志安一邊跳舞、一邊刷牙的姿態,和那句「知椅意儀驗~~尖~尖~尖~」,不但揮之不去,偶爾還會無意識地唱了出來。這首「尖尖尖」可能會成為新一代的刷牙歌,以後教幼稚園學生刷牙不如就用這首歌吧!

可能是這廣告開始深入民心了,總覺得隨處都會聽到這刷牙歌,例如有一次就在蘋果動新聞聽到的。咦?不過裡面唱的好像是「Dream~Dream~Dream」啊!難度這首歌又是鬼佬出品?


Everly Brothers - All I have to do is dream + Cathy's Clown

原來這首All I have to do is dream是上世紀五十年代,Everly Brothers的名曲之一。Everly Brothers主要由Isaac Donald Everly及Phillip Everly兩兄弟組成,玩的是有Country色彩的搖滾樂。聽起來的話,會覺得風格和後來的The Beatles是同一類的,因為The Beatles正正是受到Everly Brothers影響的呢。

看來,這牙刷廣告概念和GATSBY應該是同出一脈的︰都是找個當地明星拍出一邊舞動著產品,一邊享受著的片段,再拿首以前的名曲重新演繹,搞掂。不過可能珠玉在前的關係,我總覺得GATSBY實在強得多,也連帶地覺得The Stylistics會比Everly Brothers好一點,不過事實如何,要再聽幾首才知道。以下先來Everly Brothers幾首作品︰


The Everly Brothers - Bye Bye Love


Everly Brothers When will I be loved


Everly Brothers - Crying In The Rain

星期五, 7月 23, 2010

大富翁

從前我不明白,為何在大富翁(Monoploy)中,去到了別人的地盤,就要付租金給他。明明我在現實中行經旺角、尖沙嘴等,也不用付錢,而且我也不會住那裡的酒店,為何要付錢?到現在看多了大財團壟斷、官商勾結、加租迫死小商戶等的新聞,我開始明白,大富翁是那麼出色的一個遊戲,竟然將財主壟斷市場,小商戶鬥不過大企業的情形,透過「行七步就死喺你手上,行九步就死喺佢手上,最好都係快啲坐監」的遊戲規則,表達得維肖維妙。

但以我所知,大富翁並不是香港人發明的。難道除了香港之外,在發明大富翁的地方,也有同樣的壟斷問題?

據說大富翁是的起源是來自美國一個在1904年由Lizie J. Magie發明的大地主遊戲(The Landlord's Game),這遊戲原本是用來揭示大企業趕盡殺絕小商家從而壟斷市場的資本主義弊端。這遊戲後來發展成不同的版本,其中最有名的版本就是在1935年美國經濟大蕭條的時代,由Charles Darrow發明的Monoploy,也就是我們所知的大富翁大富翁成了孩之寶旗下的產物後,風行至今,什麼版本都有。有電腦版的,有叮噹等卡通人物為主題的,有可以碌卡的,之後也有卡牌版的Monopoly Deal


Landlords Game版圖


Landlords Game版圖(1924年)


Monopoly版圖

19世紀末的美國,資本主義的蓬勃發展,「美國夢」製造出一批億萬富翁,形成了不可一世的龐大財團。但是這些企業的野心並未停止,他們以托拉斯(Trust)形式對市場進行獨占,通過制定企業內部統一價格等等手段來使企業在市場中居於主導地位,實現利潤的最大化。在那時代,一批壟斷企業和財團因而產生,例如有美國鋼鐵公司、洛克菲勒財團和摩根財團、北方証劵公司,和美國鐵路的巨頭等。這些大企業壟斷和操控著金融、鐵路、煤炭等國民的必需品,令小企業和農民叫苦連天。後來美國先後制定了1890的謝爾曼法、1914年聯邦貿易委員會法和克萊頓法,阻止企業壟斷的行為。這三條法律的組合就是美國的反壟斷法。

說不定最初的大地主遊戲就是在這歷史背景下被發明的。當年美國佬有強勁的政府和大企業對抗,現在我們香港的政府卻不知為什麼,竟還要再幫他們一把。不滿意政府嗎?又不能換掉。想了解香港樓價為什麼這麼貴,或者想過過財主癮,又或者想發洩一下,恐怕也只能玩玩大富翁,還算可一次過達成三個願望。不過我雖然這樣說,卻總是無法拿出玩大富翁的興趣,我想是因為這個遊戲實在太出色了。

參考資料︰
Monopoly - Official Site for Monopoly

地產大亨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大富翁系列經典回顧

The Landlord's Game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教授半生「反壟斷」 還大富翁起源真相 「反壟斷」被控侵權 半生官司纏身

20世纪美国反托拉斯垄断的第一枪--法学大家

美國的反壟斷法和反壟斷實踐--經濟--人民網

美國財團 - MBA智库百科

托拉斯 - MBA智库百科

掟馬利奧落街

我講的是最近經常賣廣告的新 超級瑪利歐兄弟 Wii。這遊戲的日本版早就在去年年尾推出了,當時我正要籌備結婚,反正買了回家也沒時間玩,所以就一直沒買。當時老婆還說等中文版推出再買也不遲啦,我心想︰這種沒文字的遊戲也會有中文版的嗎?誰知這個月就真的推出了,還在大賣廣告呢。正好我家裡會有派對招呼朋友,不如就買一隻中文版看門口吧。



新 超級瑪利歐兄弟 Wii最大的特色是可以四人一齊玩,四個人在同一畫面上歷險,實在熱鬧。不單正在遊玩的人,觀眾也會因為四人間的互動場面而樂在其中。

例如,四人中有一兩個甚少打機的,不能跳過懸崖,怎辦?這時另外一些熟手的玩家可以將他整個拿起,一齊跳過懸崖。有時好心相助,卻不小心將拿著的人掟落街,幫人反變害人了。另外,在這個遊戲中,玩家間是不能重疊地站著的,這樣某些狹窄的位置便只可以容納一兩個人,其他人就要另找位置---當然,也可以夾硬將對方擠出去的。有時原本可以跳得過的地方,在跳的時候不慎碰到別人,就會反彈跌落街。





我們六七八個人一邊輪住玩,一邊哈哈大笑,就已經去到World 3。雖然難度開始增加,都沒有人嚷著要玩另一個遊戲。想不到這新馬利奧Wii(我還是喜歡叫馬利奧,其實更喜歡叫孖寶)好玩到這程度。如果說一個人打機會自閉的話,玩這個新馬利奧Wii就不會了,如果一班人當中有什麼新朋友的話,還可以用來破冰呢。

星期一, 7月 19, 2010

獻唱小組#20

三四月間,我們又有這一首詩歌︰


主的喜樂是我力量

這首歌特別之處是有多處Off-beat的位置。Off-beat是指弱拍上的重音,也就是數拍子時「1-and-2-and-3-and-4-and」中,「and」位置上做出的重音。但看片段的話可能會察覺不到,因為我們很多時都將那些Off-beat的音都唱遲了半拍,退到了下一小節的「1」位置,變回On-beat了。我們有特意為這些位置練習過不少次的,可是Off-beat本身並不容易掌握,這個星期練好了,下個星期又會打回原形。而我呢?我因為只一邊練習一邊聽這首歌,無法在練習中察覺到大量Off-beat的存在。

我們也不是完全唱不到Off-beat的,至少在副歌就好得多,所以我還是可以在副歌中察覺到一些Off-beat,在副歌中不斷讚美的「美」字做出相應的「攝~~」的聲音。起初其他樂手們以為我在催板,但我解釋過後,他們就知道是「4 and」了。當時的Bass手Carol還說了一句︰

這樣也可以幫助唱歌的隊員。

Carol這句話對我有很大的啟發。如果我的鼓擊能夠幫助別人,可能會比做出花巧的鼓擊更好玩。


主的喜樂是我力量,原著

主喜樂是我的力,你的救恩是我盼
雖然橄欖樹不效力,也許葡萄樹不結果,
我仍因救我的神歡欣快

我要讚,無論得時或不得時,
我要讚,每天從日出到日落;
我心堅定於你,每天讚美不停,
我要讚,跳舞讚,我要讚,自由讚
大聲歡你是永得勝君王。

歌詞中粗體字就是Off-beat的地方,竟然有那麼多。我心想,如果將原本要在「1」打出的Crash(鈸的一種)移前半拍,特意和粗體字配合的話,除了會多一些變化之外,也可能會令那些粗體字唱得容易一些。不過這念頭出現的時候已經是最後一次練習之後,在沒有夾過的情形下做出連原著都沒有的重拍移位未免太危險,所以最終也沒有做到。且看有沒有下一次機會試試吧。

P.S.
一般人,包括我在內,都會認為鼓的作用是維持穩定、明確的節拍,控制樂曲情感高低起伏,可以說是像大樂團中的指揮的功能。但上一集有意見說,鼓對太多人來說只是製造氣氛的一環,他們的拍子多數是從琴來的。以我自己的經驗來看,這說法在一般樂隊未必通用,但在獻唱小組或者教會中,似乎又確是這樣。這可能是因為教會文化中司琴的歷史遠比其他樂器悠久,也可能是教會中司琴較有穩重和成熟的氣質,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我自己就通常以唱歌的聲音和琴聲為依據。這樣的話,我在這篇#20和之前#19所寫的東西都是以一般樂隊文化的角度出發,未必可以照版煮碗地應用在小組中,但應否應用,和如何應用,這都是有趣的課題,有待探討。

另外,在找一些鼓的文獻中,無意中找到鼓動福音Gospel Drum Net- 爵士鼓擊樂教學,不單教人如何打鼓,也教人應有如何的心態侍奉神、怎樣面對服事的低潮期等,值得一看。

星期日, 7月 18, 2010

獻唱小組#19

在#18那段期間出現我很喜歡的片段並不只得快上路這一個,是有更多的。不過問題是大部分都錄不完整首歌,而且都是沒有了最後的高潮部分,這樣不單無法欣賞整首詩歌,最需要自我檢討的高潮部分也沒有辦法檢討。

我開始覺得這樣子太可惜了,所以不得不出動秘密武器---大相機。我其實是有另一部性能較好的Fuji相機的,每次錄影超過十分鐘對它來說是等閒事,它用的也只是2A電池,如果我想要一些耐力持久的電池也可輕易找到,而且它錄影的解像度又高。好處這麼多,為何不一早就帶出來錄?這是因為那傢伙太重了,雖然仍只是數碼相機,但大小卻和單鏡反光機差不多。每個星期帶出來總是有些負苛的,而且也有點太張揚。

但現在也顧不了這麼多。我再買下一張8GB的CF記憶卡後,這相機就什麼都齊全,可以發揮最大功能了。所以,由現在開始的片段會比之前的有更高解像度,時間也更長。後來我還發覺相機的記憶體和電量也足夠有餘,就索性盡量錄下所有東西,無論是否輪到我打鼓,都照錄可也。

錄影時間長了,確是能看到更多。有時即使沒有甩拍子或什麼問題,聽的時候經常會有「咦?為什麼我會這樣打的?如果那樣做不是會更好嗎?」、「這裡的過門打得太多了,可以簡單點。」有時候自覺對極了的過門打法,在實際使出來時也會遇到問題的,例如上集的快上路中準備到達只剩下鼓,其他樂器都休止的那段前,我使出了自己快速打擊的必殺絕招來做過門,但那時拍子就有窒礙了。我一再研究那一段,我應該是只有一點點催板而已,單憑我的錯誤應該是不會令整首歌慢了近一拍的,似乎是隊友們無法在快速混雜的鼓聲中得知拍子如何,才令歌曲慢了近一拍。

原來,就算我真的做到了想做的動作,鼓聲中卻沒有可供隊友信任的拍子,也只是炫耀和賣弄而已。真正的鼓擊未必要讓觀眾明白我的拍子,但一定要能讓一同演出的隊友明白。要打出隊友可信任的鼓擊,我想到可以做的,一就是打一些較易明白的聲音,二就是在複雜的鼓擊中加入容易明白的元素,例如快上路中最密集打擊的部分是一拍八下,那就可以在每拍的第一下打得大力些,或者加上Bass Drum,總之就要加重「1」的感覺。這樣,「1」、「2」、「3」、「4」......就會容易顯露出來,讓人更容易捉摸拍子。

另外還有這樣的一個例子︰


得力在乎袮

如片段所見,劉生想我在前奏中打出16分音符的拍子。我照做的同時,也想和琴聲配合,所以也加上了3-3-2的Bass Drum,基本上是和琴聲同一節拍的。但真的做出來的時候,其他人卻會感到是三拍。可能是我未熟練3-3-2吧,所以夾起來時真有些混亂的。所以之後我又轉回4-4 Bsss Drum的陣式,總算穩住了陣腳,不過就無法和琴聲配合得更好了。

「打出能讓隊友信任的鼓擊」似乎並不是簡單的事情。這對我來說是個有趣的新課題,要留待日後慢慢尋找答案了。

星期三, 7月 14, 2010

大家都聽過的音樂#11

世界盃後,香港小姐選舉的日子又近。

我一向對香港小姐近乎全無興趣,但那首主題音樂畢竟都聽了廿幾年,早已入腦了。每次聽到那首主題音樂,總會勾起一些童年回憶。說起來,那首音樂相當華麗,不像是無線或者香港人可以作得出來的作品,難道也是無線拿了外國人的音樂來用嗎?


枝椏、樹木、道路 ( 法文:Un Banc, Un Arbre, Une Rue )

果然沒錯,原來香港小姐場的音樂是來自法國歌手Séverine的歌曲Un Banc, Un Arbre, Une Rue,譯出來就是「枝椏、樹木、道路」,歌詞大意是講人人童年時都有夢想,但這些夢想在成年時就結束了。Séverine在1971年就憑這首歌獲得了「歐洲歌唱大賽」的冠軍。(資料取材自維基百科-Un banc, un arbre, une rue)

而我們聽慣了的版本是由Paul Mauriat改編成的純音樂,這版本以後就成為了香港小姐的主題音樂了。


HK Victoria Peak (Un Banc, Un Arbre, Une Rue)

星期五, 7月 09, 2010

獻唱小組#18

婚後,由於仍有手尾跟,我們兩公婆沒有立即參與小組的練習,直至大半個月後,才真正穩定下來。在這期間,我們又錄得了一段我自己非常喜歡,又剛剛錄得完的詩歌︰


快上路

老婆說,這首歌的音樂真有那種一步一步,從黑暗走到光明的感覺,和歌詞互相吻合。雖然片中還有少許甩漏,但整體氣勢真是一流。(不過這個甩漏倒令我開始思考另一個問題,且待日後作答)

快上路
快上路,天國呼聲漸近,
投身於建立教會去服侍人,
熊熊的心掃掉了一切冷漠灰暗,
背起責任全奉上,作活祭為獻給神。
我決定一世靠主導引,
憑主恩發掘那真我作僕人,
完全新生放下了私心己意,天天與主靠近,
懷著愛心熱燙傳頌救恩
完全的委身,完全遵主訓,
我願見國度擴展滿權能,
靈魂要震撼,全人經火浸,
我願去各地各方留下腳印。

老實說,我也不是特意看過歌詞,再去編鼓的部分的,最多也只是一邊聽大家如何唱,如何彈,我就作出回應而已。除了行軍一樣的氣勢之外,這最近的練習中,我還發覺氣氛好像和以前有些不同,我感覺到有另一種氣氛在裡面,大家好像變得......距離更加近了,練歌之投入也是我之前沒有見過的。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令大家拉近了,但這總是好事,而且令我也跟著投入起來。

我也看見在上一集中有份在我們婚禮中打鼓、在我們缺席的一些日子中打鼓、請假中的獻唱小組鼓手Alan,他也在一起投入地舞動著木結他(但似乎錄不到這情景)。此刻我心裡又感觸良多︰以前雖然知道這種想法不太好,但心裡有時總會想著︰我和Alan、或者我和Natasha中,哪一個較強呢?我和他們,和高人又各有什麼強的地方,不強的地方呢?大家心目中的我又是如何的呢?但我感到由現在開始,不用再思考誰強誰弱的問題了。

因為那根本是沒有答案的。上集講到我的進步是來自各位對我的包容和接納,也來自成員間的互相認識。所以,我的強與弱,可能只有兩三成是屬於我自己,其餘的七成是來自隊友、來自神。沒有那七成的話,技術再高也沒有用。所以,拿自己的兩三成和別人的兩三成去比較,磅磅哪個較重是磅不到的。要在意的話,其實更應該在意另外的七成,也就是和神、和隊友的關係和團隊的精神。再者,如果不是為了欣賞和吸收對方的長處,比較便沒有實質意義。所以,此刻我不會過分在意誰強誰弱了,應該專心地和大家一起享受詩歌,這才明智。

就這樣啦,以後也放開心情,做明智的事吧。

星期四, 7月 08, 2010

論天份#2

看來我在前文並沒有清楚說明我心目中的天份是什麼東西,特此另辟文章詳解。

其實我寫天份,原本是想講,有一種天份比起「學得比別人快、不用努力而比努力的人更厲害」的天份更重要,那種天份是人能否去那件事、那個人。

我說是一種天份,因為我不認為單憑人的後天努力可以從無到有地鍊成,我相信是神一開始就賜了給我們的。但同時,也是一種努力,能否將發揮至極限,在乎我們肯不肯去運用,肯不肯努力和鍛鍊。甚至比所有東西都難。

有一種很重要的天份是興趣。如果我喜歡某件事、喜歡某個人的話,便算是有天份了。如果對那東西有興趣的話,練習和鑽研的同時又得到樂趣,做起來就事半功倍。不過我認為單單有興趣是不夠穩陣,因為喜歡通常是指著優點和好的地方而言。例如我喜歡打鼓的聲音、有型有款,卻不擅和別人合作,遷就別人或要別人遷就自己;又例如我喜歡你幽默、盡責,卻不喜歡你的粗心大意、表達能力低。

如果我喜歡的東西令我快樂、滿足、有成功感的話,當然會更喜歡。但如果我太忙而無法再付出時間;如果我的樂隊成員嫌我打鼓不夠威猛又不夠溫柔;如果我怎樣都畫不出好作品;如果比賽總是得不到好名次;如果我的另一半總是那麼健忘;如果我的另一半時不時就與我吵架,又總是惹怒我......我喜歡的東西有時給我快樂,有時也會給我傷害。這時,我的興趣就會受考驗,很多時人會在遇上挫折和不快樂時,就放棄了。

所以單是喜歡是不夠的,還要有是比喜歡層次更高,而聖經對於的教導是︰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聖經 哥林多前書13:4-8)

無論怎樣看上面的經文,都是行動、付出、犧牲和堅持。我們可以喜歡某東西的優點,同時討厭它的缺點,但一樣東西,就要全部,無論是順境和逆境,都要一樣地堅持。是可用來打逆境波的,如果有的話,是可以越過任何障礙。

真愛包含的元素可不少,其中第一樣是堅持,也就是無論怎樣艱辛,也要努力幹下去。第二樣是接受。我的另一半健忘,常常惹怒我嗎?如果不想放棄與他的關係,就要接受他的全部,就算對方五十年不變,我仍是要他。第三就是為了這件事,或這個人去改變自己。如果我真的熱愛打鼓,就要接受與別人合作的事實,嘗試改變,和別人合作和溝通。如果我的另一半很忙,但我又不懂做家務?那就學習做一些吧。有時樽頸位未必和那件事有直接關係,我畫畫總是欠了靈魂嗎?可能是我人生的歷鍊未夠;打鼓不夠好聽?是否和隊友關係不太好,無法產生默契?有時只著眼於自己、著眼於那件事本身是無法發現問題,更遑論要改變。但的範圍夠廣的話,是可以擴闊眼光,令我更易發現問題所在。

的過程往往是痛苦的,但若果在這痛苦的過程中我們還能感到快樂,那我們的天份,也就是我們的,就無懈可擊了。

我寫這兩篇文章,最大的動機是鼓勵大家,如果真的非常非常那一件事,或很某人的話,就堅持下去吧,不必計較能有多少成就或收獲。因為我們不知道哪一日,我們會和那些大器晚成的足球員一樣,在晚年才大放異彩。如果在那之前就放棄,就太浪費了。

P.S.
當然,如果我愛上一個人,對方卻對我沒意思,那時我可以堅持,但不能勉強。愛不是佔有,而是上面的經文。不是只得一種的。

星期二, 7月 06, 2010

論天份

我一向不相信天份。

但我不得不承認天份的存在。例如一個兩米高的人,入樽的天份一定高過一個身高只得一米六的人。在入樽這件事上,身高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天份。這樣推論下去,每件事對我們的要求也不同,每個人身體、智能和心靈上的不同,會令某些人會比較適合做某件事,而另一些人會較適合做另外一些事。例如我對繪畫較有天份、你跑得比人快、他計數快而準、她煮菜很好味,很多很多。

但我還是不相信天份。第一,我認為天份無法一直帶領我將一件事做到自己的極限。無論天份如何高都好,都會遇到一些挫折和樽頸位,也會碰到天份比自己更高的對手,這時候我們可能會沮喪,甚至會懷疑自己的天份。這個時候能助我們闖過難關的,是努力。一路帶領我們將天份發揮至極限的,也是努力。

第二,我們有時並不了解自己的天份。照我們的理解,天份是指學得比別人快、不用努力而比努力的人更厲害,等等。但現實是天份並不是那麼容易捉摸。例如在足球界,有些球員未到十八歲就顯出驚人的光芒,但廿幾歲後就開始狀態下滑;有另一些球員三十歲前也是平平無奇,要三十幾歲才像打通任督二脈一樣,突然成熟起來,發揮驚人實力。如果他們在三十歲前就因為覺得自己沒天份而放棄的話,就真的埋沒了自己的天份。

所以我不相信天份。我當然知道天份是從神而來,是美好的東西。金錢和食物也是神賜給我們的,但我們總不會相信金錢和食物勝於神吧?除此之外,單憑自己有限的智慧去判斷自己有沒有天份,然後決定做不做哪件事,是不明智的。

誰都知道成功要靠努力。要做好一件事,不單在平時要花時間練習和鑽研;在碰到比自己更厲害的人時,也要花功夫學習他的好處;遇到失敗和樽頸位時,更要努力找出失敗的原因、樽頸的位置,再努力改正自己的缺點。長時間的付出,面對比自己更強的人,在失敗中站起來,過程都是艱辛、痛苦的,但如果能一一跨過的話,成功就在望了。

有些人面對以上的困難時,會展現出無比的刻苦和毅力,也有些人做同樣的事,卻覺得「非常好玩」。這些人無論在日常的努力練習和鑽研、碰到難以超越的地方、面對失敗時,即使那件事給他艱難和痛苦的經歷,他還是可以從中得到樂趣。這樣的人,我會覺得他真的很有天份,這種天份甚至可以幫助「努力」去渡過艱難的日子,是可以靠得住的。

做好一件事需要一些天份,愛一個人或許也需要一些天份

星期一, 7月 05, 2010

世界盃二三事

我本來並不太想寫關於世界盃的文章,原因是自2004年的歐洲國家盃以後,我就不太留意足球壇的事,直到2006世界盃時才溫一溫書,之後又要到現在才又再溫一次書,我對足球界的東西自然不會太靈光。為免出醜,可不寫就不寫了。

不寫不寫還須寫,沒錯是因為我最愛的巴西輸波了,而且還輸得頗難看。巴西輸,一半是輸給球証,另一半是輸給了自己。想不到巴西球員應付逆境的能力是如此的差,只被追和就成隊散晒。沒錯,散晒的原因和球証的執法水準有很大關係,但荷蘭佬不知是聰明還是什麼,知道球証不會輕易出黃牌,就索性打得粗野一點,充份利用球証的執法,反正也不會收黃牌的。巴西佬不夠EQ,面對這樣的球証水準,他們就燥火了,除了卡卡等少數人之外,其他人都將球証當作敵人來鬧,將精力都放在球証身上,真正的敵人自然有機可乘,所以巴西就輸波了。

球証有問題,那就比賽後再想辦法對付他們吧。當然,要求一隊球隊在那惡劣的執法水準下仍然保持冷靜是有點過份的。球証出錯有時就難免的了,但這一屆好像特別明顯,也特別多。所以一直以來都有要求裝鷹眼或重播,以減少誤判的聲音,奈何國際足協一直都沒有做。我本來都相信國際足協那一套的︰足球是人的比賽,球証有誤判才會更有人味,更富娛樂性;用科技成本高,更會拖慢比賽節奏......等等,確是有其道理。有時那個人是否插水,是手球還是波打手,就算有什麼鷹眼也很難判斷。

但我看見英格蘭對德國時的第二個入球被判詐糊時,我開始動搖了。我開始覺得,至少在入球是否有效這一件事,用科技應該是可以輕易幫助球証判斷吧?在足球這種每一球都足以改變形勢的運動,是否應該更認真的看待每一個入球?當然每時每刻都用科技就太費時了,但為了公平和清楚事實,在入球是否過了白界、應否吹罰十二碼等的關鍵時刻,是可以犧牲一下比賽節奏的。我想各個努力爭取入球的球隊都會同意吧。

現在剩下的四強中,無論怎樣看都是德國最恐怖。只要給他們領先一球的話,最後就可能會大炒對手。他們是將團隊精神實行得最徹底的隊伍,也是「團隊比個人重要」一方最有力的證據。對於剛領悟團隊精神的我來說,也許該試試喜歡德國隊------雖則我本來都不討厭他們的。

星期四, 7月 01, 2010

獻唱小組#17

有一日,我的女朋友(現在是老婆)對我說,小組的人在說我進步了。我說當然啦,正所謂不進則退,而我又有不斷練習,若不是退的話,就是進啦。不過再想想,其實我這年頭幾乎沒有做過死亡特訓,也不是經常練習詩歌,照道理不會有太大進步,可能還會退步了;之前的錄影中也沒有展示出什麼特別進步的東西。如果說有什麼特別的變化的話,大概是練習是比以前放鬆、和投入吧。再這樣想下去,我開始明白小組中人所說的進步是什麼了。

我的進步應該是來自我和隊友更加熟絡。本來認識的日子久了,自然就會熟絡起來,不過有一件事卻加速了我和隊友間的互相認識。

那件事就是我的人生大事---我和女朋友(現在是老婆)的結婚大事。在婚禮的籌備中,多得我們的家人、兄弟姊妹、親友、團友、教會中人幫忙,婚禮才能成事,獻唱小組當然也有份啦。我是由女朋友帶入小組的,她和隊友間感情很好就不在話下。結婚那日當伴娘和姊妹的,小組成員就佔了一部分。除此之外,在結婚各樣籌備的程序中,例如試婚紗和伴娘裙、預備各樣的物資、印刷、遇上困難的時候......等等,小組的各位也幫了很大的忙。這樣,我就無意中和隊友有了很多相處的機會,也多了談及詩歌以外的事情。我暗地裡決定在婚宴中為老婆唱恩典之路時,也有隊友為我想好了很多細節,這些過程中又有一些相處和溝通了。

另外,既然叫做獻唱小組,婚禮時的詩歌當然少不了小組的份︰


耶穌配得至聖尊榮


頌讚祢!Hallelujah!


恩典之路


歡欣

那時大家也真夠忙的,除了培靈會之外,也要在平安夜和聖誕節獻唱,現在還加上我們婚禮的部分詩歌(上面四首),但大家還是樂在其中,沒有半點埋怨,實在感激大家。

我覺得我在加入小組前沒有的東西,現在已經慢慢地得到了。這東西和音樂和詩歌本身沒有直接關係,卻為我帶來了極大的進步。這東西不是出自我自己,也不屬於我自己。這東西是來自別人和自己的關係,來自我和其他人的互相了解和認識,包容和互相幫助。由於這東西不屬於我自己,所以不可能會拿來自誇,也因為不屬於我自己,所以一旦擁有的時候,也必定會好好珍惜。

這東西就是團隊精神。我們的團隊精神是來自神的,因為祂教導我們如何相愛,互相遷就和包容。沒有了團隊精神,沒有來自神的愛,就沒可能和其他人合作,能力再好的高人也只能唱獨腳戲而已。

神呀,謝謝袮,將這美好的東西賜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