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9月 23, 2008

聖詩比賽之聯想#2

聖詩比賽的組別中,有以下的組別︰

1)樂器組---只用樂器,沒有人唱歌
2)獨唱組---只有一人唱歌
3)家庭組---以家庭的組合出賽
4)小組合唱組---幾個人一組出賽
5)青少組---通常是青少年團契名義出賽
6)成年組---通常是成年團契名義出賽

問題來了,如果我們有一隊像 Beyond 那樣的樂隊組合,一人主唱、一人彈結他、一人彈低音結他、一人打鼓的話,應該參加 2)獨唱組 還是 4)小組合唱組 呢?

如果我是這樣的樂隊成員的話,一定會選擇 4)小組合唱組,我相信真正的 Beyond 成員們如果參賽的話,也一定會這樣選擇。而這一次聖詩比賽中也有一些類似的組合選擇了 4)小組合唱組。我幾乎可以肯定,選擇了 4)小組合唱組 的人,打從心底裡都認為所有小組成員都是音樂的一部分,沒有誰高誰低。如果有這種信念的話,沒可能會選擇 2)獨唱組 這個隱藏著「我是單獨一人」或者「主音獨大」意思的組別。他們這樣選擇,是著眼於看 4)小組合唱組 中的「小組」多過「合唱」。

但是次聖詩比賽中有評判持另一種意見。他在評語中道出,其實那些有關組合只有一人唱歌,應該選擇 2)獨唱組 或者是找多一人合唱的,還說他們報 4)小組合唱組 的話,評分的標準會有所不同,這樣可能會影響他們的分數云云。他在評語中,顯示他著眼於「合唱」多於「小組」,同時也是表達出他著眼於歌唱多於任何樂器或者所謂的「伴奏」。

當然,是沒有所謂「主音獨大」或者「地位平等」誰好誰壞的,但既然叫做「聖詩比賽」而不是「聖詩歌唱比賽」的話,樂器雖然怎樣也及不上唱歌的了,但也不會是兩個層次/級數的東西,總應該有點地位吧?再者,我看到參加聖詩比賽的人,多半也不是真的抱著參賽的心態而來的,他們來到,只為了獻上一首詩歌,才懶得理會什麼分數不分數的東西。

聖詩比賽之聯想#1

昨日,教會兩年一度的聖詩比賽又來了。這一次我的女朋友連同五個人一同參賽去了,他們稱自己做「獻上」,選了一首「至高讚美」來獻上了。

我記得他們只練過了兩三次,前兩個星期日女朋友更是忙到不堪,她同是竟要在不同的參賽單位中練習,而她在「獻上」的時間著實也不多。

不過,我看見他們的演出又十分好,他們也在他們的組別--小組合唱中嬴了。嬴了之後,女朋友說「想不到會嬴的,而且還是只練了兩三次」女朋友真是完全沒想過要嬴或者什麼的,我也雖然看見他們唱得十分出色,但也完全沒想過他們會嬴或者會輸的概念。

不過我覺得,人會表現出色或者會嬴是一定有原因的。他們可能有天父特別照顧、運氣好、又或者是評判偏心,最多人用的字眼可能是「他們有天份」,但我覺得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除了那數次的練習外,平時已經在不斷鍛鍊,可能有十年,二十年之久。

我不曉得「獻上」組員有沒有花上廿年的努力,但我肯定他們各人都恆常地花過不少心機在音樂之上。誰都知道,再好的天份也得加上努力才能成事的,不過我們總是會忽略「努力」這個重要的東西,又或者是只將「努力」定義為臨急抱佛腳的努力,而無視那種恆常、持久、但可能每日只付出些少的真正「努力」。

當然,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父,但我相信天父比較喜歡賜福給肯「努力」的人。

星期一, 9月 22, 2008

SAGA

最近迷上了一隊來自加拿大的前衛搖滾樂隊,他們叫做 SAGA

我記得我是在一個叫做 Morow 的網上電台中無意聽到 SAGA 的音樂的,我忘了那時是聽到他們的什麼歌曲了,應該是在新碟 10,000 Days 中的。總之第一次聽到時印象十分不錯,於是就找來了 SAGA 的官方網站SAGA 的 MySpace.....嘩,相當不錯,有買他們唱片的價值。之後當然就是去各大唱片鋪找他們的唱片了,但在 HMV 和香港唱片竟然都找不到,最後卻在信和地下的唱片鋪找到其中兩隻︰


Worlds Apart 及 The Pleasure & The Pain

其中那隻 Worlds Apart 簡直是不得了,我幾乎可以肯定那隻是 SAGA 的成名作來的。頭兩首 On The Loose 及講述沉迷賭博的睹徙的 Wind Him Up ,兩首歌有著類似 Disco 音樂的節奏,雖然好像沒有其標榜的前衛搖滾味道,但是聽起來也十分好,可以提起精神來。中間有一首 Time's Up 是很有八十年代音質的慢歌(因為這大碟的確是八十年代出品的),由那種八十年代的電子鼓聲加上沉鬱的結他聲配搭實是一流,之後的是 The Interview,其特色是歌詞完全像一篇演詞或是講稿一樣,由「Good afternoon may I introduce myself...」開始,去說服對象退下來的過程。之後則是 No Regrets (Chapter V) 則有很寧靜的感覺,主音唱這首歌時總令人想起 Yes 樂隊的 Jon Anderson 的聲線,真的十分相像。而歌曲本身不長,後半部更是寧靜的純音樂部分,我第一次聽的時候是同時開著 SAGA 的官方網站,一邊在小睡的時候。歌曲加上網頁的太空人背景,感覺就像太空中飄流著一樣,無拘無束,也沒有顧慮,十分舒服。

Worlds Apart 碟中只有九首歌,但超過一半的歌都可以成為經典,可以說是一張極品。


On The Loose


Wind Him Up

SAGA 其他大碟中也有很多很好的歌的︰


首隻大碟中的 Humble Stance


Don't Be Late


Careful Where You Step

星期六, 9月 20, 2008

學車#3

我記得我到目前為止的學車程序,應該是先學會踩極力子、剎車掣及油門,之後是扭軚,再來就是停車及開車,之後就是入不同的彎,再有斜波上的各種操作,較後期的就是cut線、迴旋處及在繁忙街道的行車。

踩各種腳掣、扭方向盤、停車及開車是在九龍灣附近的工廠區無人地帶學的;學入彎的地方則是在 MegaBox 附近;鈄波上的東西就走了往藍田那裡學習;cut線、迴旋處及在繁忙街道行車就是在油塘及茶果嶺那裡.....聽到這裡,各位會以為我的試場一定是在油塘是吧?

完全不是。我的試場其實是在深水土步澤安道那裡---起初我報這裡是因為離家較近,而我也以為學車的地方也一定也會是近我家的了,怎樣說也方便一些嘛。不過首兩堂是在九龍灣的無人地帶上課,也許是先讓我懂得操控車後才移師去深水土步那裡吧。怎料一堂一堂過去,直到現在三十節左右我仍未去過試場呀。

除了地點之外,我相信師傅的教法也是與別不同的︰我聽過不少人學車的方法都是在第三四堂開始就往試場那裡不斷練習,直到考試為止。而我的師傅探取的方法則是先教我練習各種的動作,不斷重複地練,然後才教下一種操作。當基本的動作都學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開始加多了真正在路上駕車的體驗。

師傅這種教法令我想起了教我打鼓的恩師,因為他也是抱著「將各種技術練至純熟,令自己有應變的能力」的信念的,我也因而在鼓技上受益不少。所以,我對師傅這樣的安排其實沒有什麼怨言的。

星期三, 9月 17, 2008

學車#2

繼上一次對汽車各個操作介面的初步認識後,再來就是學習轉波、轉彎、停車、開車等的基本動作。

師傅的教導方針大概就是逐樣逐樣地教,例如是這一課學轉波,大致上學成之後就轉彎,之後就是停車,開車,每一樣都是以不斷重覆的方法去學,如果是轉左的話,就會不斷地在同一處轉左繞圈,直至比較熟練為止。

每一種技術獨立使用的話其實並不困難,但也需要時間熟習。學到轉彎的時候同時要做到稍為扭方向盤、入了一波、流蜴地將車停定、打燈、望左又望右。起初我真的很不習慣,永遠都會做漏了一兩樣工序。這時候,師傳總會大聲責罵我,更甚是要他親自出手干預,剎停車輛。

對於我來說,不習慣駕車的話,總會想什麼也慢一點,駕得慢一點,總之慢慢來就是。先確保不會做錯事要緊,交通規則不也是要人不要過急的嗎?但這種想法也並不是對的︰如果你駕得太慢的話,你後面的車一定會咒罵你的;如果你在別車在老遠的時候還要讓他先行的話,更加是要考試肥佬的。你以為自己很禮讓的時候,其實只做了一頭蠢豬。

師傳很喜歡將一同在路上的車輛看成是「敵人」,他的教訓中有「敵不動,我先動」、「敵一動;我不動」、「以客犯主」、「先守後攻」之類的口號,驟眼看來我以為自己正在學兵法呢。他除了教我操控車輛的技術之外,還用了更多的篇幅講解如何和別的車輛打交道,例如︰別的車如果硬要先行的話你也只好要讓一讓他,如果別的車有停下之勢的話,就應把握機會先行。別以為自己有優先權的話就可以肆無忌憚地使用,別車有可能是違反規則,但這時你也不可以和他爭,要發洩的話講幾十句粗口也行,但你的車子這時要慢下來,免得發生意外。發生意外的話,所損失的無論如何也比損失什麼優先權為大。

師傳所教的「兵法」其實也是人生的兵法,其中於我有最大反省的是之前所說的「不能太過禮讓」。人生中有些時候是不能讓的,當機會來的時候,就不能猶豫,要立即出擊,否則機會就會立即逝去。生性猶豫的我,正在深思這句說話的意思。